
現有的健康與減重訊息,大部分都在【營養管理】、【運動】、【睡眠】、【情緒】四個面向內,個人的淺學淺見,我認為彼此的關係可以以下圖來表示。
這張圖要代表的是,這些面向是有層次與順位的。
1.最底層的【情緒】是一切的基礎,一個情緒極差的個案,睡眠將有極大障礙,營養管理與運動效果也都會大打折扣,同時他也很難有自制力來堅持他的所有改變計畫,這時候他需要的是愛、關懷與陪伴,以及專業的情緒治療。
2.再往上一層是【睡眠】,在情緒穩定的前提下,如果有睡眠的障礙,一位即使飲食管理與運動訓練都到位的個案,也難有有效率的體態改變。因為在修復的機制上出了問題,代謝與激素分泌都無法正常運作,且很高機率消化系統也出現問題,所以,如果你的運動時間太晚,強度又高,影響到睡眠品質,那我會建議更動運動時間或改變強度,來讓睡眠品質提升,才是上策。
3.第三順位我認為是【營養管理】,在情緒與睡眠都沒問題之下,三大巨量營養素、微量營養素、水等足量攝取,或是熱量控制,才會看到良好的體態改變效果。也只有在營養管理沒問題的狀況之下,人們的運動訓練才有好的果效。我看過許多個案為了減重減脂大量運動卻吃得過少,體重計上的數字的確下降很快,卻喪失了體本卻不自知,這就是個案的【營養管理】沒有跟上【運動】,在這個狀況下運動對整體健康甚至不見得是加分。
4.順位最後的是【運動】,也只有在情緒、睡眠、營養管理都沒問題的狀況下,運動訓練才會發揮最好的效果,健康如此,體態改變也是如此。
有了這個概念之後,一位認真運動的個案卻瘦不下來,可以往下來檢視是否在營養、睡眠、情緒上出了問題?或是明明訓練和營養熱量規畫都很認真執行了,卻看不到效果?很可能問題出在睡眠與修復。
模型中較高層的不要和較低層的抵觸,反而較底層的習慣建構好,再去往上發展新的好習慣,避免跳階,才是健康與有效改變體態之道。
以後還會再根據四個面向來寫些心得,希望這個概念對大家有幫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