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

身體是能量自動分配的系統

人類的身體受造精細複雜,每天身體帶來的各樣訊號,我們能否有較為正確的解讀?或是我們如何和這24小時都在身邊的好朋友相處?我想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他的個性和特質。


以前我擔任硬體工程師時,設計電路板就像在安排一個城市的建築規劃,在有限的土地上(電路板面積)、有限的資源內(電力供給與製作成本),建設出需要完成的廠房(電子元件),同時需要規劃安排街道(訊號路徑),來讓功能發揮最佳化,最後又要考慮量產成本,一切都在trade-off。 也是這個經驗,我喜歡把身體比喻成一個國家,國家職業分工精良各司其職,而這個國家大部分是靠進口來提供物資,也就是我們每日的飲食,當然還有呼吸與日照,這些以後再多聊。

進口物資之後,就看國家內目前什麼地方需要此物資,國家就會自動地進行合理的分配!
比如說你的身體正在輕微發炎? 工作壓力大造成消化不良? 早上開會腦部需要養分補給? 天氣變冷體溫的調節? 妙的是,我們透過主動運動訓練,擴大了國家的內需,也就是肌肉的輕微創傷,輕度發炎,讓國家內的資源多一點過來修補恢復。

反過來說,也因為身體是自動分配能量的系統,我們並不能強迫他照我們的方式分配。比如說透過大量運動,卻希望只瘦臀部與大腿的脂肪,我們能夠透過訓練讓臀腿的肌肉更緊實,卻無法規定熱量赤字的脂肪填補要從哪裡而來。

另外,能量分配是極其複雜的一件事,從食物的選擇,消化的過程,吸收的比例,廢料的處理,再到營養素運用的效率,身體的需求順序等等,無一不是我們希望可以更了解之處。我想也只有透過學習,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位24小時在身旁的好朋友。但是簡單來說,如果要讓國家強盛,增大進口、國家各單位時常操練,且給予單位較多的修補時機,成為了一個通則,換成我們的生活來說,就是【增加營養素的攝取】、【時常活動身體與腦部】、以及【適度休息】。過程中身體會自動分配這些能量到需要的各處。但是當我們這些都做到了,卻在部分進步後卡關了,就需要更加探討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,常常一個小的習慣改變,就會看見整體的改變,這就是我比較喜歡中醫觀點之處。之後會多一點分享關於【自癒力】、【代謝力】、【消化力】的學習,希望與大家一起進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